华北电力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百利宫赌场平台: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澳门百利宫官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以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为切入口,通过平台筑基、项目牵引、机制赋能,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有效范式,为加速科技创新夯实人才根基,为提升人才培养注入创新动能。
平台筑基,打造多元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模式。持续推进大学理事会平台建设,建立由12家特大型能源电力企业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机制,下设人才培养专委会和科技合作委员会,推动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共定、资源共建,促进科学决策,凝聚工作合力。推行“一企一策一平台”差异化合作模式,与行业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共建“能源互联网学院”“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等数十个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起覆盖能源电力全产业链的协同科研和育人格局。校企合作驱动各类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平台,会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携手16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及30所高校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深化校企社行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聚焦国家重大工程、未来能源领域项目,推动校企联合攻关、协同培养人才。以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储能平台建设高校”为契机,集聚校内相关学科及师资力量,联合国内重点行业企业,加强储能技术及关联学科专业发展,推动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
项目牵引,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优化科研组织形式,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智慧电站、能源互联网等热点焦点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有组织科研,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创新团队,推动重大合作纵深开展,建立海上风电标准,合作投运“风光储场站群智慧联合调控运维系统”等,切实推动能源电力企业及行业高质量发展。设立“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加强校企联合策划、联合申报与科技攻关,以企业提出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榜单,面向校内外科研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重点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方法、交叉前沿技术和重大工程应用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携手攻克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难题,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特高压输电等方面产出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原创技术成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紧扣头部能源央企的发展需求,打造“特高压柔性直流班”“数字智能电网创新班”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联合核电公司实行三年院校学历教育、一年企业专业学习与实践“3+1”学制模式,携手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等,推动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实现有效衔接。依托“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联盟”,推进产教融合改革,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发电、清洁能源、储能、氢能等行业和企业急需领域,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班,每年招收工程硕博士研究生90人。
机制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良性循环。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校企联合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将招生指标向校企合作实验室、团队和重大工程项目倾斜。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构建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学科支撑和创新支撑体系,增设能源互联网、氢能等6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增设智能电网、集成电路、氢能、储能等一批紧缺急需专业。创新“双首席”“双导师”协同科研和育人机制,推进有组织科研布局,校企双方以联合攻关项目为纽带,设立“双首席制”,让学校科研带头人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引领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双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相互支持、协同并进。建立校企双导师或导师组制,选拔科研实践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企业首席工程师等领军人才担任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参与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导师队伍建设、评价机制构建等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强化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联合创新平台,将国家重大工程现场、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场景有机串联,为学生打造“从理论验证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实践场域,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学院将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基地打造为“移动的课堂”,南方电网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组织学生分阶段驻场实践,让学生深度参与工程一线实践。推动联合创新平台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资源,将科技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优质内容,以产业需求牵引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人才成长支撑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反哺人才成长”的良性生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注册网址 中文域名: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注册网址.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